欢迎您访问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!
当前位置:首页  中和论道  新闻速览
新闻速览
庆祝“中和论道”创办十周年之“标识性概念”系列讲座—第9讲(总第130期)回顾 ——刘梁剑:对《小王子》的哲学阐释

发布时间:2025-10-09

2025926日上午,由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、科学研究院、中和集团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“中和论道”十周年之“标识性概念”系列讲座第9讲(总第130期)在英国上市公司365教师发展中心举行。


本期讲座围绕“对‘小王子’的哲学阐释”展开讨论,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、哲学博士刘梁剑老师主讲,与谈人为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、兰州大学教授范鹏老师,学院高菱老师担任主持人,校内百余名师生参与本次讲座,现场互动热烈。


刘梁剑教授从“为何选择《小王子》进行哲学探讨”这一话题切入,指出哲学研究不应局限于传统经典文本。他引用学界观点,认为圣埃克苏佩里的《小王子》是一个“伪装的哲学文本”,其作者应与萨特、加缪等哲学家兼文学家同等看待。这一新颖视角为文学经典的哲学解读提供了有力辩护。

讲座的核心聚焦于“驯养”这一标识性概念。刘教授详细分析了法语词“apprivoiser”的中文翻译,比较了“驯养”与“驯服”等译法的微妙差异,特别赞赏翻译家周克希先生选择的“驯养”译法。他认为,“驯养”一词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“修养”概念,使这个外来词汇在中文语境中获得了更丰富的哲学意蕴。

 “正是你为我的玫瑰花费的时光,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。”刘教授引用《小王子》中的经典对白,阐释了“驯养”哲学的深刻内涵。他指出,驯养的本质是建立真挚的情感联系,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的投入和精力的付出,无法急于求成。在现代社会,连老员工都因“怕麻烦”而不愿谈恋爱的情况下,这一哲学思考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。

针对现代人面临的精神危机,刘教授分析了小王子在玫瑰园中的顿悟:当发现自己的玫瑰并非宇宙中唯一时,小王子一度陷入绝望,但最终明白,正是他与玫瑰之间建立的独特关系,使得这朵玫瑰变得独一无二。这一洞见为我们理解爱情、友谊等亲密关系提供了新视角——关系的价值不在于对象的稀缺性,而在于共同经历的不可替代性。

讲座最后,刘教授将“驯养”概念拓展至更广阔领域。他认为,驯养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,还可以应用于人与物、人与自然的关系中。通过建立这种联系,日常工作和生活可获得超越性意义,正如禅宗所言“挑水砍柴,无非妙道”。


在与谈交流环节,范鹏老师以“驯养”回应刘梁剑的报告,并结合自身漫画创作,与在场师生展开了一场关于大人与孩子视角的生动对话。

在讲座提问环节中,刘梁剑教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怎样看待哲学的第一本书是什么、能不能丢掉真善美的品质等问题作出了详细且深刻的解答。

最后,高菱老师再次对刘梁剑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。此次讲座不仅展现了哲学与日常生活对话的无限可能,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一把理解现代人际关系、破解精神困境的哲学钥匙。至此,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
撰稿人:李苗苗 审核:王珅 姚瑶